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
【诗句】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
【出处】唐·白居易《大林寺桃花》

【意思】人间四月,繁花落尽,而山 上古寺的桃花却刚刚盛开。芳菲:指芳 香美丽的花草。此联的意思是:四月里,山下桃李花已谢,春意已去,而山 上古寺院落中桃花却刚开始吐艳。后用来描绘山里春天的景色;也 用来比喻人们从困境中又看到了希望。

【用法例释】

一、用以形容当其他地 方花谢春尽时,某地正是花开春到时 节,春天来得晚些。[例]我们离开昆明 的时候,圆通山的樱花和海棠早凋谢 了,而他这里正初放着报春花和映山 红,虽然万年寺的秋色特佳,我们来得 不是时候,但却因为追上了春天,很有 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”的 快感。(洛汀《峨眉月》)

二、用以比喻一 处困顿衰败,而另一处发达兴盛。[例] 伙计! 这叫做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 桃花始盛开”。你们快离开那鬼地方到 这里来吧,这里好,这里有奔头,这里需 要你们! (黄志坚《满天红霞》)

【全诗】

《大林寺桃花》

.[唐].白居易.

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
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

【鉴赏1】

诗写庐山大林寺的晚春景致。人间四月百花凋零,春容憔悴,但 在这大林寺中,桃花才刚刚开放。我常常怨恨春逝无处寻觅,哪知她竟 躲入这山寺中。本诗用桃花代替春光,使春光具体可感,形象美丽,而 且把春拟人化,把它描摹成天真可爱、宛若和人捉迷藏的顽童。从而强 烈地表现出诗人对春无限的依恋和热爱。

注: 写了庐山顶上的大林寺内,气候要比平地晚两个月。

【鉴赏2】

芳菲: 花草的芳香,此泛指花 草。山寺: 即大林寺,于今江西庐 山。此诗作者白居易在其《游大林 寺序》中说,大林寺“孟夏月,如 正二月天。梨桃始华,涧草犹短。人 物风候,与平地聚落不同,初到恍 然若别造一世界者”。此诗正写这种 因山高温迟而不同常世的物候,造 意颇为灵动。四月里山下春意已过, 而山中桃李却刚刚盛开,春意正浓。 总是怅恨春归难觅,原来“她”竟 是转移到这山中来了!

【鉴赏3】

白居易在这首诗前有个序言:“……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,抵化城憩峰顶,登香炉峰,宿大林寺。大林穷远,人迹罕到,环寺多清流苍石,短松瘦竹……山高地深,时节绝晚于时,孟夏月如正二月天,梨桃始华,涧草犹短,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,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。”就这序与诗看,好象只在记叙地面与山上物候不同,其实诗人正是借此事以表达自己的心情。白居易被贬江州(今九江市)后,心情抑郁,大有“人间芳菲尽”之感,如今到了“人迹罕到”的奇境佳地,如入另一世界,精神上得到安慰,有种远离浊世的轻快,萌生了隐居山林的清想。他于元和十一年秋,就在香炉峰下筑了草堂,写了《草堂记》文和《香炉峰下新卜山居,草堂初成,偶题东壁》诗,同时于这时写的《遗爱寺》中亦可见出这种隐逸情绪:“弄石临溪坐,寻花绕寺行。时时闻鸟语,处处是泉声。”可见所谓“春归大林”是“人归山林”的写意。

一般的理趣诗是写景、抒情中巧言物理,而此诗却是于写物理中顺抒人情。白居易写作这首诗是唐元和十二年农历四月初九,也就是公元817年四月二十八日。香炉峰在庐山北部,峰顶水气郁结,云雾弥漫。大林寺海拔一千二百公尺。据当地气象资料,那里大约山地平均升高一百米,气温就差0.5°~0.6℃,如九江市气温15℃时,山上大林寺的温度8℃上下。山上桃花晚开,完全是气温决定了的。诗人缘物理叙写,借此抒情,其情趣自然不同于一般。